當繁花將枝頭綴滿,又一個屬于勞動者的節日翩然而至。
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中,點贊無數為夢想拼搏的勞動者、建設者、創業者,指出光榮“屬于每一個挺膺擔當的奮斗者”。
4月29日,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熱烈歡迎載譽歸來的全國勞模魏明偉、馮月兵,希望全體東風員工以勞模為榜樣,立足崗位精研技藝,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與全國勞模魏明偉、馮月兵合影
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斗創造美好未來。在東風前行的道路上,廣大東風人唱響勞動者之歌,無畏前行、挺膺擔當,推動東風奮勇向前。
每個人的勞動都閃耀獨特光芒
清晨,東風德納車橋襄陽工廠員工正陸續進廠,班組長劉輝已蹲在中后橋二線的電車橋支架旁,手中的卷尺在電機支撐板上來回移動,力求和團隊成員一起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當年,劉輝接手這個班組時,班組成員平均年齡超40歲、技能水平整體偏低。如今,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成為工廠首個“一人三崗”達標率達到100%的班組,每年開展的改善有一兩百項。他抽屜里疊放著的一份份改善提案,正是東風一線勞動者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期盼。

劉輝(左)現場了解設備運行參數
在距離東風德納車橋襄陽工廠十幾公里的東風股份襄陽工廠,魏明偉的辦公桌上堆滿了手繪的電路圖,泛黃的紙頁上標注著密密麻麻的修改符號。一眼看出0.5毫秒的信息傳輸延遲故障;3個月優化整條涂裝生產線,讓輕卡生產節拍由34.1提升至39.8;500元成本制造的機械輔具發揮出價值50萬元智能設備的效能,并傳播到日本……談及這些日積月累的點滴創造,魏明偉笑著說:“創新能為公司創造效益,也體現了我自身的崗位價值。”

魏明偉對員工進行氣動控制技能培訓
在武漢,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武漢工廠的返修區里,戴著黑框眼鏡的馮月兵正在用他自創的“四步解析法”解析汽車質量。這個曾在2014年公司技能競賽中緊張到掉螺絲的裝配工,如今是公認的“車輛神醫”。一輛普通汽車由數萬個零件組裝而成,很多零部件肉眼往往無法看到。為了練就過硬本領,馮月兵扎根一線“找茬”,自制很多“獨門兵器”,來提高汽車質量解析效率。看著馬路上安全行駛著的一輛輛東風車,他覺得所有的堅持都有了沉甸甸的意義。 在生產領域實干爭先,在技術領域刻苦鉆研,在營銷領域搶奪訂單……一個個東風人,在平凡崗位上為東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東風,為東風,他們在以干事創業的熱情、拼搏向上的精神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的成長。
在男性占主導的商用車設計領域,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周菊紅跟著師傅從車身結構學起,從參與項目到獨立承擔開發任務,從技術總師到湖北首個“人工智能+”女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盟主,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自我的蛻變。周菊紅說:“每個在平凡崗位上腳踏實地的人都值得稱贊。雖然我們在男人堆里,但依然充滿自信。”

周菊紅(右二)指導紋理樣件開發
東風商用車整車工廠裝配五車間四班班長劉金龍退伍后,從認裝零件開始,到每個裝配工序的學習,硬生生地憑借自己的好學,一步步趕超,成為了技術“大拿”,還總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金龍學習操作法》。
在東風股份商品研發院,楊喜紅辦公桌上那盞永不蒙塵的“馬燈”模型始終陪伴著她。作為車身懸置系統專家,她帶領團隊突破一個個“卡脖子”技術難題,構建了行業領先的車身懸置系統數據庫,創造了近三年新增產值超4000萬元的亮眼業績。
從車身懸置專業“小白”(網絡用語,此處指新手)到獲得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楊喜紅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干勁走出了鄉村,踏出一條寬闊的路。

楊喜紅工作照
目前,東風有公司級勞模700多人,省部級以上勞模130多人。他們專注執著,精益求精,用匠心確保每一輛駛入千家萬戶的東風車都是品質之選,為東風“躍遷”征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躍遷”需要每一個東風人奮躍而起
“三個躍遷、一個向新”,新東風的奮進之路目標明確。“‘躍遷’需要每一個東風人奮躍而起,‘向新’是實現每一個東風人的新發展。”在這場關乎企業命運與每一個東風人價值實現的新征程中,東風人用實際行動詮釋擔當與使命。
向智能化躍遷,以技術突破搶占迭代風口——
讓汽車更智能,他“只做第一”。東風嵐圖智能電器與智能座艙高級總監張貴海,從零開始組建嵐圖汽車智能電子電器團隊,團隊如今已經超過300人,業務覆蓋座艙體驗定義、人機交互設計、語音AI開發、車聯網、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并孵化出智能座艙、智能產品兩大平臺。他也憑借主導開發的中央集中式SOA架構技術,成為行業矚目的技術先鋒。如今,他和團隊已啟動下一代座艙平臺研發,計劃融合對話智能、場景智能和整車智能,打造“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體驗。
“通過不斷創新工藝方法和提升智造工廠水平,提升產品、制造競爭力,扎實推進東風新能源‘躍遷行動’。”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技術部總裝工藝、電檢工藝副總師魯永山帶領團隊實現了診斷工藝系統的核心通訊硬件設計、程序開發和車型軟件的全棧自研,成功打破了供應商的技術限制,大幅縮短了生產準備周期,降低了采購成本。“2025年,我們團隊將開拓新的業務、新的平臺產品,推動公司結構件向功能件轉型、提升智能化水平。”
向新能源躍遷,努力搶占新能源賽道制高點——
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關鍵部件。智新科技電控專業總師王聞宇牽頭開發了東風首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增程發電機控制器,他表示:“通過iD4系列的開發,我們的電機在高壓高效和高功率密度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一步,我們將在功率器件封裝類型、小三電自主開發、新一代主控芯片平臺等技術方向上進一步探索,持續打造行業的‘能效之星’。”
猛士917是猛士科技的第一款車,更是中國第一款豪華新能源越野車。秉持“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猛士科技焊裝車間車身班長胡德勛帶領團隊不僅為猛士917雕刻出“鋼筋鐵骨”般的高強度車身,還刷新了中國汽車制造工藝的最高標準。他的目標也很樸實——不斷提升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把每一款車造好。

胡德勛在做車身匹配確認
向國際化躍遷,讓“雙飛燕”飛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作為東風輕型車中北美大區總監,王勛千用4個月時間跨越15個時區談判,終于拿下251臺訂單——這是東風輕型車在美洲市場的首單突破。從沒有經銷商、沒有銷量,到經銷商直營網點二十余家,年銷量超萬臺,王勛千讓東風輕型車在南美洲市場高歌猛進。如今,他和團隊在墨西哥礦區鋪設銷售網絡。王勛千說:“我希望所有美洲客戶都認識東風,并且開上我們東風車,這是我的終極目標。”

王勛千與經銷商進行多輪溝通
在競爭更加激烈的歐洲市場,東風進出口公司東風乘用車海外營銷部歐洲區域營銷中心總經理謝騫帶領團隊深入意大利、波蘭以及東歐等多個市場,精心布局,積極探索東風旗下MAGE、HUGE、SHINE及FORTHING等品牌車型的單國單車型認證之路。2024年,歐洲市場實現銷量9193輛,同比大幅增長,目標達成率達125%,這些數字,見證了他和團隊日復一日的奔波與艱辛。
放眼全球,東風汽車品牌足跡遍布歐洲、南美、中東、東南亞等戰略市場。過去一年,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7%,其中新能源與智能化占比超80%,累計專利數達2.44萬件,核心技術自主化率提升至88%。
每一次技術創新、每一份匠心堅守、每一步市場開拓,每一個東風人的奮躍而起,都在創造東風的未來。
旗幟鮮明地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
開著風神L7穿越古代,木蘭穿著漢服遇見猛士,在春日的襄陽基地,公司“第五屆女神秀車助力營銷現場展示賽”現場熱鬧非凡。來自公司各單位的選手化身“帶貨女神”,生動展現東風汽車的獨特魅力。

東風公司女神秀車比賽現場
在東風,每月每季度每年,各戰線的勞動競賽和技能競賽蓬勃開展,也成為東風職工熱衷的“比武”擂臺。
在躍遷的道路上,公司將各類技能競賽視為培育職工、提升素質的重要平臺,也取得了累累碩果——近年來,舉辦三級技能競賽139場次,34名職工獲得省部級以上技能大賽大獎,16名職工獲評荊楚工匠,20名職工獲評東風工匠;104項職工創新成果獲省部級以上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公司產改經驗先后10余次在上級工會交流推介;東風汽車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被納入全國總工會重點支持的工匠學院……這是東風旗幟鮮明地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動縮影。

東風公司職工技能大賽現場
對勞動者的尊重,更體現在對創新的“置頂”支持。2024年,公司推動創新工作室與一汽、鞍鋼等建立3個對外聯盟,促進創新聯盟提檔升級;舉辦職工創新大會,70余項職工創新成果交流展示,3000多名職工參觀學習;深入開展“五小”等群眾性創新活動,完成重點改善創新項目120余項,職工的“金點子”正在轉化為促進發展的“金鑰匙”。
細微處的關懷,最能體現對勞動者的珍視。公司推行的“139”幸福在東風計劃,讓一線員工的更衣室裝上了恒溫空調,數百名困難職工獲得精準幫扶,哺乳期女職工有了更多“愛心母嬰室”,各單位職工健康小屋陸續建成,東風勞模也擁有了自己的專屬車位……
從武當山下的老基地到長江之畔的智能工廠,從傳統制造車間到新能源研發前沿,東風勞動者的故事從未停歇。他們用雙手詮釋“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精神,用智慧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正如東風德納車橋襄陽工廠班組長劉輝所說:“當我們把每個零件都打磨成精品,把每次改善都當作創新的起點,光榮,就屬于每一個為夢想奮斗的人。”














